政策的支持真會改變豬業行情么?預計年底生豬均價約為19元/kg!
8月20日,中國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剛表示,將建立生豬生產逆周期調控機制,保持能繁母豬合理存欄水平,穩定規模豬場存量。農業部官網刊登的政策解讀指出,目前生豬生產已完全恢復,下半年是豬肉的消費旺季;綜合判斷,豬肉市場供需在一定時期內會維持基本平衡,養豬業有望保持適當盈利,但養豬的高利潤階段已經過去。
8月20日,中國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剛表示,將建立生豬生產逆周期調控機制,保持能繁母豬合理存欄水平,穩定規模豬場存量。農業部官網刊登的政策解讀指出,目前生豬生產已完全恢復,下半年是豬肉的消費旺季;綜合判斷,豬肉市場供需在一定時期內會維持基本平衡,養豬業有望保持適當盈利,但養豬的高利潤階段已經過去。
政策的支持真會改變豬業行情么?事實并非如此!
在短暫反彈后,國內生豬價格又陷入陰跌行情。8月24日,生豬期貨主力合約2201跌破17000元/噸大關,刷新上市以來新低。
與期市近期走跌行情相同,生豬現貨市場價格也不樂觀。據統計數據,8月24日全國瘦肉型豬出欄均價14.54元/公斤,較前一日的14.68元/公斤下跌了0.14元/公斤,單日跌幅0.95%;
近一周以來,豬價呈小幅下行態勢,最近三四天豬價跌勢趨緩企穩,圍繞14.8元/公斤保持窄幅平穩震蕩局面。目前最低價東北地區行情維持在13-13.5元/公斤,多地大肥豬出欄價格低于12元/公斤。南方高價區大部市場也出現不同程度的回落,除廣東和海南兩省高位持穩外,其他各地維持在15.5-16元/公斤左右。對比此前生豬價格高企時供應緊缺的市場環境,目前國內生豬供應量較為充足,成為導致豬價難以提振的原因之一。
政策出臺的原因是因生豬市場在去年的時候利潤還是非常不錯的,但是今年急轉直下,出現了深度的虧損,之前保生豬供應的任務要完成,而現在價格一降再降并已出現虧損,感覺是因產能過剩導致的,所以因產能的巨幅波動對生產者,對消費者都是不利的。在這個背景下,出臺了促進生豬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,并分省明確能繁母豬存欄量和規模、養殖場戶保有量等核心指標。
在國家收儲政策托底提振下,市場恐慌情緒有所緩解,養殖戶對屠企持續性壓價抵觸情緒較強,限制了豬價下跌表現;但由于飼料養殖成本上漲疊加雙疫情壓力影響,養殖端趁豬價稍有上漲有一定的逢高出欄情意愿,持續對豬價反彈上漲形成牽制,另一方面,下游消費需求表現持續不佳,雖立秋節氣后,市場貼秋膘需求增多,但受國內新冠疫情散發病例增多,餐飲行業及戶外旅游消費需求受到阻礙,終端消費季節性轉好不及預期,屠企高價接受度有限,加劇了屠宰壓價情緒的反彈。
但是短期來看,8月下旬養殖端仍有抗價惜售意向,月底規模場出欄計劃減少;同時,學校開學對消費有一定提振,預計下旬生豬價格或先跌后漲,其中跌幅相對有限。將預測周期拉長,9月份生豬存欄增加,供應依舊充足,但養殖端抵觸低價,或仍存抗價惜售的心態。需求方面,隨著天氣轉涼,終端消費或有一定好轉,但幅度或有限;中旬左右部分高校開學,南方疫區或解封,月底有雙節提前備貨,或皆對需求有一定提振。綜合來看,預計9月上半月生豬價格震蕩運行為主,下半月價格有上漲可能,整體月均價與8月或差距不大。
生豬價格不斷震蕩,與低位盤整的供需密不可分
8月23日,中金公司指出,雖然四季度是生豬消費旺季,但需求端仍存較大不確定性,預計年底全國生豬現貨均價突破20元/千克的可能性已經較小,鑒于南北方地區的價格差異,我們將四季度生豬出欄均價由23元/千克下調至19元/千克。
供給量的大概率增加,或將對價格形成壓制。據我們分析,能繁母豬存欄量與生豬平均價存在滯后負相關性,即當期能繁母豬存欄量與五個月后的生豬價格存在明顯負相關,相關系數可達-0.7。當前,我國能繁母豬存欄量4564萬頭已恢復到2017年年末的102.1%。同時,二元母豬占比明顯回升,豬群結構進一步優化。雖然,農業農村部預計7月能繁母豬存欄量環比小幅下跌0.5%,但是4500萬頭以上的絕對存欄仍是近年來高位,這將對下半年我國生豬價格形成抑制。
下半年供需博弈是關鍵,在供給大概率增加的背景下,需求端的恢復情況直接影響價格的走勢。在需求端預期增加的前提下,鑒于南北方地區的價格差異,我們認為三季度全國生豬均價或在17元/千克,四季度均價突破20元/千克的可能性已經較小,我們預計均價約為19元/千克。
信息來源:農業農村部